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A thought-provoking article on education: A Good Read!!! 】

密涅瓦大學 橫跨七國,最強實習生


精華簡文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333#
圖片來源:黃明堂

密涅瓦大學 橫跨七國,最強實習生

作者:程晏鈴  天下雜誌610期
這所大學沒有教室、沒有校園,透過視訊上課,就讓學生在大一收到臉書、蘋果、亞馬遜的實習邀請。成立僅4年的密涅瓦大學,成功穿梭線上線下的祕密是什麼?
怎麼解決加州缺乏水資源的危機?這是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大一新生在課堂上被問到的問題。
「我們要知道人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但真的很難,」金髮飄逸、來自加州聖荷西的阿馬爾笑著,眼光飄向身旁同是大一新生,來自非洲衣索比亞的努哈明。
把真實世界的難題丟到課堂,透過即時互動和討論,每個學生都要發言、思考,這是密涅瓦大學最大的特色。
二○一二年成立的密涅瓦大學,位於舊金山最熱鬧的市中心市場街上。一走出電梯,五顏六色的便利貼牆映入眼簾。但密涅瓦大學的佔地,只有一整層辦公室。目光所及的開放空間,是近五十位電腦工程師在工作,比起學校,更像新創公司。
沒有教室、校園,也幾乎沒學生,因為密涅瓦所有課程都在學校建立的線上「主動學習平台」(Active Learning Forum)進行,學生可以在沙灘、咖啡館、或任何有網路連結的地方上課。
甚至可以更遠。學生第一年在舊金山總部學習基礎核心課程,剩下的六個學期分別前往六個城市,包括英國倫敦、德國柏林、韓國首爾、印度班加羅爾、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台北上課,「學生有九三%的時間不在教室,培養學生在不同城市、不同文化的生存能力,」密涅瓦創辦人尼爾森(Ben Nelson)說。
這樣的模式在去年,吸引一萬六千人申請,錄取三百人,錄取率一.九%,全美最低。

單向授課,哪能獨立思考?

尼爾森今年四十一歲,他不到三十歲就創業,成為矽谷著名網路照片分享公司Snapfish總裁,公司後來被惠普併購。一二年從創業圈走進教育圈,距離看似很遠,但對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畢業的尼爾森來說,改革高等教育體制,已刻不容緩。
「現在大學只有兩種,一個是以為大學是職業訓練所,一個是以為大學『由你玩四年』,是時候改變我們對大學的想像,」他提高音量,重申大學的角色應該提供每個學生系統性知識架構與基礎,對社會、科學問題做出判斷與決策。
知識基礎指的是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的溝通和互動能力,全都是密涅瓦大學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程,「每個大學都說自己在培養這些能力,還要培育學生成為國際公民,卻侷限在校園、單向授課,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尼爾森苦笑。
密涅瓦大學將這些能力拆解為一百二十種思惟習慣和基礎概念,建構一個人如何看待世界的方式。學生透過四年學習到的跨學科內容,作為接觸這些概念的媒介,有意識地不斷重複練習,直到成為習慣,才能真正將語言應用到學習的科目或主修上。
「我們早上的課就討論了三十二次的創意思考,我以為創意無法教,那是聰明人才有的能力,可是在這裡,我學會如何思考,」努哈明說。在他的故鄉衣索比亞,教學模式也是為考試、為分數而學習,厭倦單向授課模式的努哈明特別興奮地說,最重要的還是學會在討論中,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

不用考試,也能追蹤學生表現

密涅瓦大學有超過三百個學生,四十位授課教授,平均每堂課是十四到十八人,「教學方法證明,這種規模的班級,學生學習效果最好,」密涅瓦大學亞洲區副總裁羅凱(Kenn Ross)強調。
雖說是線上課程,但上課方式又不同於網路上的課程,他們強調多元背景的互動。視訊上課時,學生會隨機分組討論專案,教授也會在特定議題上丟出問題,每位學生都要即時回答,教授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發言和臉部表情,並回饋意見給學生。
重點在於,即時回饋系統完整記錄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老師可以在課後針對個別學生給予意見。雖然沒有考試,但四年下來,累積超過幾千次的評量,包括作業、專案和上課表現,更能追蹤學生是否真的將知識基礎應用在課堂上。
除了顛覆空間,密涅瓦的核心課程更打破科系。攤開密涅瓦的課表,電腦科學結合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人文藝術科系結合商業管理產生「藝術與經貿」。
「我們不知道未來工作的樣貌,因為學生不是要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是要自己設計未來(design the future),」電腦科學系主任荷曼(Rich Holman)說得自信。

學生設計課程 老師幫你實現

在密涅瓦大學,學生可以兩、三個人設計課程,找教授討論,就成為一門課,「完全不是依照教授的研究興趣設計課程,」荷曼解釋。而電腦科學的相關課程,每年跟著產業趨勢改變,也有跨領域的課程,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分析或決策科學(decision science),學生直接在企業面前做簡報,強調應用。
對密涅瓦大學而言,未來人才要培養適應現實社會的技能,邁向「社區學習應用」是必然。密涅瓦因此設計出以城市為基準的學習活動(local-based activity),要求學生以城市為主題做專案,和非政府組織(NGO)合作。
暑期實習也是走入真實世界的一環。密涅瓦為學生的職涯建立專責諮詢機構。「傳統大學職涯中心是一個老師對一萬個學生,我們是一個老師和一百五十個學生諮詢,」負責學生職涯的寇絲(Anne Kauth)解釋,每個學生都想去大企業,必須一對一和學生討論興趣與實習的原因,追蹤學生在學校的評量表現,媒合學生和適當的企業與部門。
光是去年,密涅瓦大學就有八七%的大一學生去實習,去的是臉書、蘋果、亞馬遜、Uber、Airbnb、Yahoo、Dalberg設計公司等。研究機構則有加州理工學院、史丹佛、奧斯汀大學和聖塔菲研究所。很多機構都是第一次收大學生,更有學生在實習後收到三年後的正職邀請。
「矽谷不缺只想中樂透的人,但只要一成的企業或學生關注長期問題,就可能扭轉未來的趨勢,」沉吟許久,尼爾森希望在這裡,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人才。

免考試、免檢定,只看才華

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在2012年由尼爾森(Ben Nelson)創辦,隸屬於美國加州的凱克研究所(Keck Graduate Institute,KGI),沒有實體校園與教室,主打線上學習和跨國移動。
學生在大學4年可以到7個國家學習,並和各城市不同的研究機構與大學實驗室合作。學費加上住宿,1年1萬美元,與美國公立大學學費相去不遠。密涅瓦大學學歷受到美國教育部和中國教育部承認。明年將推出研究所計劃,但是只邀請密涅瓦大學認為符合資格的學生。
不同於傳統大學,密涅瓦有一套篩選學生的標準,不需要準備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也不需要托福、GRE等外語能力鑑定,申請者必須填妥線上申請書,申請過程全部免費。
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我介紹以及檢視過去高中3年的學業成績。第二階段是測驗申請者的潛力,必須思考不同面向的問題。第三階段就是附上過去完成的事蹟,可以是專題、影片、小說或是其他活動,其中花了7年拍紀錄片《學習的理由》的台灣導演楊逸帆,也是今年申請上密涅瓦大學的新生之一。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333#sthash.ue5h0qoz.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