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學好文精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學好文精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好站分享: 台師大外語領域教學研究中心網站】


台師大外語領域教學研究中心常舉辦在職老師/ 師資生研習或比賽, 
有些得獎作品或研習的講義/影片有放在網路上免費供老師們下載, 
網站內還有其他資源喔~

幾個例子: 
✿學習單講評, 從多元評量談學習單設計
(by 基隆市立武侖國中莊惠如老師):

✿105 學年度補救教學學習單設計得獎作品,
有國小組和國中組:
http://crflt.eng.ntnu.edu.tw/gallery/?mode=detail&id=73

✿104 學年度補救教學學習單設計得獎作品,
有國小組和國中組:
http://crflt.eng.ntnu.edu.tw/gallery/?mode=detail&id=71

✿[研習課程]:行動學習得實作分享Part I
(by 北一女中葉中如老師):
http://crflt.eng.ntnu.edu.tw/gallery/?mode=detail&id=38

✿[研習課程]:行動學習得實作分享Part II
(by 北一女中葉中如老師):
http://crflt.eng.ntnu.edu.tw/gallery/?mode=detail&id=41


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

【牛頭班數學老師!】



另外的相關介紹:  http://www.missu.co.com/show/67212
真實故事在1988 年被拍成電影



給學生成功的渴望:一代名師艾斯卡蘭堤 ◎李甄彥/整理報導 

「如果你沒有成功的渴望(ganas),我會給你,因為我是專家。」這是美國八○ 

年代電影《為人師表(Stand and Deliver)》的一句經典台詞。這部電影讓一位教師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明星,他就是玻利維亞裔美國教育家吉米‧艾斯卡蘭堤(Jaime Escalante)。上月三十日,七十九歲高齡的艾斯卡蘭堤因膀胱癌在洛杉磯去世,美國各大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向這位偉大的教師表示悼念。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立刻發表唁電,痛惜一代師表的離去。 

「他是那個年代最有名、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公立學校教師。」曾為艾斯卡蘭堤作傳的《華盛頓郵報》教育主筆傑伊馬修在訃文中寫道:「艾斯卡蘭堤是一個生性活潑、幽默俏皮的玻利維亞人,四十四歲的時候,他開始在美國的中學教書,把一所全國成績最差的高中,轉變成了提高貧困學生學習成績的模範學校,一九八八年,他的事蹟透過電影《為人師表》傳遍了美國和全世界,激勵了成千上萬的教師。」艾斯卡蘭堤並於一九八八年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獎。 

打破貧民學生教育藩籬 

艾斯卡蘭堤最為人稱道的故事,當推他在學生家境與程度普遍低劣的加州嘉惠爾高中開辦AP微積分班,遭到校方反對;在艾斯卡蘭堤之前,美國的大學先修課程(指在高中開設的大學水平課程,縮寫為「AP」)通常是私立學校高材生的專利。但他不放棄,每天早出晚歸的他自籌經費硬是開辦,結果學生從五人一路增至滿額。更驚人的是,最初五位學生修課,兩人通過考試。後來九位學生中七人通過考試,繼而十五位學生十四人通過考試。一九八二年十八位學生通過AP微積分考試,如此佳績引起當局懷疑。艾斯卡蘭堤鼓勵學生真金不怕火鍊,以重考證明自己的實力,結果十四人重考十二人過關。 

艾斯卡蘭堤打破了美國城市貧民學生無法學習高難度數學的窘境。在他教職生涯的最高峰,他執教的嘉惠爾高中,通過AP微積分考試的學生人數超過了老牌名校;而嘉惠爾高中,百分之八十五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極少有家長讀完六年級。不僅如此,他的很多學生後來進入了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伯克萊、南加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名校。而艾斯卡蘭堤成功的祕密,馬修認為,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能夠讓學生每天放學後,願意到他的教室裡繼續學習,並在周六和暑假也來上課,為AP微積分備考。艾斯卡蘭堤用教學熱情與實際行動,證明了窮學生的教育弱勢,可以用更多的激勵、更多的學習時間去戰勝。 

以熱情改變學生命運 

艾斯卡蘭堤曾說,學生最需要的是ganas—在西班牙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成功的渴望。他認為學生需要一個挑戰,他能把它給他們。他做到了,年復一年。誠如歐巴馬在唁電裡所說:「儘管我們大都透過電影知道他教導貧民學生微積分的事蹟,但那些曾被他改變命運的學生,是他一生付出的真實見證。在其整個教師生涯中,艾斯卡蘭堤為他的一個個學生,開啟了通向成功和高等教育之門,證實了一個人能走多遠,不會受限於他從哪裡來。他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他讓他們找到了實現自身潛能的激情與決心。」 

生性幽默的天生教師 

艾斯卡蘭堤一九三○年出生於玻利維亞的拉巴斯,曾為他作傳的《華盛頓郵報》教育主筆馬修認為,他是一個「從生性幽默、熱愛運動的年輕人成長起來的天生教師(natural teacher)」。 

艾斯卡蘭堤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衛理公會教派創辦的一所學校教物理,沒有課本,那時他才二十一歲。他在拉巴斯成為一位很受歡迎的科學教師,經常趕場,上午在一所學校,下午在另一所學校,晚上還要去上補習班。 

移民美國 

教師資格無用武之地 

在妻子法比奧拉的安排下,一九六四年他三十四歲時,全家移民到美國加州,因為兩個妻舅已經先移民到那裡。艾斯卡蘭堤到美國後,發現他在玻利維亞的教師資格無法讓他在美國的任何一所學校任教。 

他花了十年時間學習英語,重新念了大學,他先在帕薩迪納市立學院(Pasadena City College)的夜間部,修得生物學學位,然後白天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晚上則繼續在加州大學攻讀微積分,同時再利用課餘去參加教師培訓,最終被洛杉磯聯合學區錄用為合格教師。 

一九七四年,艾斯卡蘭堤來到嘉惠爾高中沒多久,該校就因學校管理混亂,瀕臨被撤銷資格的命運。在嘉惠爾高中,沒有人注意到這位禿頂、有著厚重口音,專教全校成績最差學生基礎數學的老師。但新的校長卻注意到了,他發現艾斯卡蘭堤的教室裝飾得很有特色,牆上掛滿了體育明星海報和激勵性的標語。 

教學方式活潑逗趣 

至於他的教學方式,也許從電影《為人師表》裡的情節可略窺一二,例如為了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他會扮演廚師,說明數學的有趣;用一顆蘋果的切片來說明分數的觀念;用同學會有幾位男朋友或幾位女朋友來說明代數的應用。或是把學生統統趕到教室後方,等待老師進一步的指示,以進行玩遊戲學數學等。如果有人表現不佳,他會走到學生身邊,小聲地告誡,而非大聲斥責。正由於其教學方式相當有創意且逗趣,不僅啟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 

此外,由於班上多數學生都不敢指望自己有美好的未來,艾斯卡蘭堤一方面不斷灌輸同學只要能通過考試,未來就有希望的信念;一方面則以過人的毅力、耐心及創意教學,讓學生建立起對未來的信心與希望。 

不過艾斯卡蘭堤並非全然沒有挫折,據說他初到嘉惠爾高中時,曾因學生不肯做預習而感到沮喪,甚至告訴前雇主希望回到原來的電腦公司,直到後來有愈來愈多的學生願意隨他上代數課,才令他改變主意。 

私下個性嫉惡如仇 

至於艾斯卡蘭堤的個性,從以下事蹟也可感受到。據媒體報導,當他成為全國明星後,跟阿諾史瓦辛格和詹姆斯卡麥隆(著名導演)等名人交往甚密,卻招來了學校其他教師的嫉恨。他也毫不猶豫地向校長舉報其他教師在辦公室從事房地產交易,其嫉惡如仇的個性可見一斑。 

艾斯卡蘭堤於一九九一年離開洛杉磯,在一個督學的引薦下,前往加州首府沙加緬度。退休後,他往返於加州和玻利維亞。他開玩笑說,幾所學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卻沒有給他一分錢。當年的學生提起這位讓他們脫胎換骨、改寫人生篇章的數學老師都滿懷感激,他們也在獲悉老師罹癌後伸出援手,捐款替他治病。 

而深受艾斯卡蘭堤感召,嘉惠爾高中許多學生取得大學或碩士學位後,也投入教育界。校友們甚至主動到東洛杉磯社區學院、每年暑假舉辦的艾斯卡蘭堤免費數學班當老師,教導低收入新移民家庭的孩子學習代數、三角幾何與微積分。 

去世引發教育討論 

艾斯卡蘭堤的去世,在美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的討論,焦點集中在如何獲得優秀的教師。《洛杉磯時報》的文章指出,歐巴馬政府要改善美國的師資,與其強調在教師評估中納入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考核,還不如重視改革優秀教師的養成,包括師範生的錄取政策、師範院校的課程與教學方法等。 
艾斯卡蘭堤一九三○年出生於玻利維亞的拉巴斯,曾為他作傳的《華盛頓郵報》教育主筆馬修認為,他是一個「從生性幽默、熱愛運動的年輕人成長起來的天生教師(natural teacher)」。 

艾斯卡蘭堤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衛理公會教派創辦的一所學校教物理,沒有課本,那時他才二十一歲。他在拉巴斯成為一位很受歡迎的科學教師,經常趕場,上午在一所學校,下午在另一所學校,晚上還要去上補習班。 

移民美國 教師資格無用武之地 

在妻子法比奧拉的安排下,一九六四年他三十四歲時,全家移民到美國加州,因為兩個妻舅已經先移民到那裡。艾斯卡蘭堤到美國後,發現他在玻利維亞的教師資格無法讓他在美國的任何一所學校任教。 

他花了十年時間學習英語,重新念了大學,他先在帕薩迪納市立學院(Pasadena City College)的夜間部,修得生物學學位,然後白天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晚上則繼續在加州大學攻讀微積分,同時再利用課餘去參加教師培訓,最終被洛杉磯聯合學區錄用為合格教師。 

一九七四年,艾斯卡蘭堤來到嘉惠爾高中沒多久,該校就因學校管理混亂,瀕臨被撤銷資格的命運。在嘉惠爾高中,沒有人注意到這位禿頂、有著厚重口音,專教全校成績最差學生基礎數學的老師。但新的校長卻注意到了,他發現艾斯卡蘭堤的教室裝飾得很有特色,牆上掛滿了體育明星海報和激勵性的標語。 

教學方式活潑逗趣 

至於他的教學方式,也許從電影《為人師表》裡的情節可略窺一二,例如為了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他會扮演廚師,說明數學的有趣;用一顆蘋果的切片來說明分數的觀念;用同學會有幾位男朋友或幾位女朋友來說明代數的應用。或是把學生統統趕到教室後方,等待老師進一步的指示,以進行玩遊戲學數學等。如果有人表現不佳,他會走到學生身邊,小聲地告誡,而非大聲斥責。正由於其教學方式相當有創意且逗趣,不僅啟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 

此外,由於班上多數學生都不敢指望自己有美好的未來,艾斯卡蘭堤一方面不斷灌輸同學只要能通過考試,未來就有希望的信念;一方面則以過人的毅力、耐心及創意教學,讓學生建立起對未來的信心與希望。 

不過艾斯卡蘭堤並非全然沒有挫折,據說他初到嘉惠爾高中時,曾因學生不肯做預習而感到沮喪,甚至告訴前雇主希望回到原來的電腦公司,直到後來有愈來愈多的學生願意隨他上代數課,才令他改變主意。 

私下個性嫉惡如仇 

至於艾斯卡蘭堤的個性,從以下事蹟也可感受到。據媒體報導,當他成為全國明星後,跟阿諾史瓦辛格和詹姆斯卡麥隆(著名導演)等名人交往甚密,卻招來了學校其他教師的嫉恨。他也毫不猶豫地向校長舉報其他教師在辦公室從事房地產交易,其嫉惡如仇的個性可見一斑。 

艾斯卡蘭堤於一九九一年離開洛杉磯,在一個督學的引薦下,前往加州首府沙加緬度。退休後,他往返於加州和玻利維亞。他開玩笑說,幾所學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卻沒有給他一分錢。當年的學生提起這位讓他們脫胎換骨、改寫人生篇章的數學老師都滿懷感激,他們也在獲悉老師罹癌後伸出援手,捐款替他治病。 

而深受艾斯卡蘭堤感召,嘉惠爾高中許多學生取得大學或碩士學位後,也投入教育界。校友們甚至主動到東洛杉磯社區學院、每年暑假舉辦的艾斯卡蘭堤免費數學班當老師,教導低收入新移民家庭的孩子學習代數、三角幾何與微積分。 

去世引發教育討論 

艾斯卡蘭堤的去世,在美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的討論,焦點集中在如何獲得優秀的教師。《洛杉磯時報》的文章指出,歐巴馬政府要改善美國的師資,與其強調在教師評估中納入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考核,還不如重視改革優秀教師的養成,包括師範生的錄取政策、師範院校的課程與教學方法等。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The 14 most innovative schools in America】

Source: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the-most-innovative-schools-in-america-2016-4/#star-school-flagstaff-az-the-school-thats-off-the-grid-1


美國頂尖創新K-12學校
【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
美國商業/娛樂新聞網“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在2016年依據Google專家及InnoveEdu及Noodle歷年評鑑,公佈美國14所最創新中小學,第1名為亞利桑那星學校,該小學特色為所有能源來自太陽能。第2名為加州舊金山Brightworks School,教導學生嘗試一些最危險東西。

第3名為加州聖地牙e3 Civic High School,學校位於聖地牙市中心中央圖書館內,為低收入戶學生提供研究設備,出國留學機會及專題式學習(項目指導),提供幾乎無限資源滿足學生好奇心.e 3代表投入,教育與賦能(engagement,educate,empower),3年前設立原因發現學生都離開市中心去上高中,才設立此所特許高中(特許高中),學校在北聖地牙哥中央圖書館第6及第7層,該校獲得美國綠建築金牌認證(LEED Gold-certified),為可移動的壁,組合家具與聚會用餐的廣場。
另外威斯康辛州聯盟學校為想要阻止霸凌的學校,THINK Global School位於紐約市,為無國界高中,學生每學期在不同國家學習不同文化,THINK為地方本位(place-based)學習活動。紐約市青年婦女領導網絡學校追求男女平權。
密西根州急流城的動物園,只有一個年級即六年級,將學生一整年融入約翰·鮑爾動物園,讓學生養動物,上解剖學與天文學,發展研究計畫。另外紐約市哈維牛奶高學校為第一所學校專門為LGBT(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戀)設立,提供一個安全學習空間。紐約州布魯克林市的P-TECH高中為高中與大學搭橋,由IBM創辦,為6年制課桯,完成第5年及第6年可獲頒副學士學位,該校轉型不同於一般高中4年制。
在加州舊金山的AltSchool完全不同於傳統教育,反對傳統測驗模式,應用最新科技,提供學生彈性學習思考與適應世界變遷。學生將每日東西轉變成電路版,學習3D模式建立遊戲屋。教育目標為全人教育(全名兒童)透視鏡學會問題解決及社會情緒學習等。
羅德島州大圖學習學校打破傳統,將學校與真實世界連結,k-12學生創造熱情第一,教師要點燃學童創熱情,在全美已有55所,為實習中學習(通過實習學習, LTI)。
在伊利諾伊的緬因州高中區207,該學區在谷歌努力革命改造教育,藉合作團隊為學生提供雲端(雲基)工具及網路機會,第一所成立Chromebook學校。
在加州聖地牙哥高科高學校學生以大規模方案/專題學習,有一天會變成企業公司,學校強調真實世界學習,勝於記憶課本,最大計畫為Wicked Soap Company,學生製作實習肥皂,再變成企業計畫賣給消費者,所有收入繳回學校或作為捐款懟善機構。
另外加州蒙特里的約克學校給予學生80%時間學習學校作業,但有20%時間學習任何有興趣的創造計畫。
此外創新公司Noodle於2015年公佈全美k-12最新學校41所在,位於加州聖莫尼卡的十字路口藝術與科學學院(k-12)為社會情緒學習及全人教育先鋒者,第一所要求畢業須有45小時學習服務的學校,包括1項25小時專題學習及1項15小時專題學習及10小時服務學習。該校重視生活本領(生活技能)如培養自尊,責任與作決策等能力,藉由團體治療,寫作活動與指引式沉思探索認同,文化與自我反思。培育環境領袖為該校治校核心目標之一,所有學生必須完成一項地方本位(基於地點的)自然教育課程,稱為環境與戶外教育(環境與戶外活動,EOE),大約一周的校外教學,包括露營與在Owens Valley寫詩。大約有98至100%學生繼續升大,藝術課程完全編織圍繞在所有課程內,許多畢業生成為知名電影製作人,演員,作家,音樂家與視覺藝術家。該校為進步主義教育網 (Progressive Education Network)成員之一,為5所屬私立學校之一,率先致力推動社會正義與全人教育。
融合學院為6 - 12年級學校,計有32校園,遍布在加州,紐約,德州,伊利諾伊,紐澤西及康乃狄克斯。提供個人化教學模式,適合彈性學習者,也重視社會情緒學習培育。由學生決定每學期所修學分數及註冊就學長短。為營利私立學校,通常吸引運動或表演生涯學生,需要彈性學習時間。一對一個別化教學為其最大特色。
KIPP為預K-12公立特許學校,在全美20州及華盛頓地區包括183所學校,追求學術卓越,教師隨時服務學生,家長每晚檢查學生功課,在紀律方面行政人員有相當大自主權,除了嚴格學術標準,同時也重視品格教育,包括熱情,堅強意志力,樂觀,自我控制,感恩,社會智商與好奇心,沒有藉口的行為管理制度,KIPP成為特許學校龍頭.KIPP學生在各方面評量表現均優,除了嚴格學術要求與品格養成外,來自弱勢家庭投入支持證明高學業成績無關學區。
美國教育家學會(美國教育家協會)指出這些創新學校推出新課程或教學育學方法,對學生產生永續與正向成果;借鏡這些學校模式前,必須在自己學校或教室考量採取如下上課模式:翻轉教育,遊戲化課程,現象本位學習,學生主導管理,廣用科技,工程師與教育家合作,校外教學,個別化課程,團體合作方案/專題學習等。
評量等級包括入大學比率,學生標準測驗表現,上學率改善情形,減少霸凌比率,減少逃學情形,創造支援學習環境等。
譯者人:梁琍玲摘要
資料來源:2017年3月7日,商業內幕 - 美國最具創新力的學校14家; 麵條,美國最具創新力的K-12學校;美國教育家協會,41個最具創新力的K-12學校,以及他們在教育
領域取得的前9名的方式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the-most - 創新學校... / ...
https://www.noodle.com/articles/innovative-schools-2015 https : //www.aaeteachers.org /.../ 1547-the-41-most-innovative- k
...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A thought-provoking article on education: A Good Read!!! 】

密涅瓦大學 橫跨七國,最強實習生


精華簡文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333#
圖片來源:黃明堂

密涅瓦大學 橫跨七國,最強實習生

作者:程晏鈴  天下雜誌610期
這所大學沒有教室、沒有校園,透過視訊上課,就讓學生在大一收到臉書、蘋果、亞馬遜的實習邀請。成立僅4年的密涅瓦大學,成功穿梭線上線下的祕密是什麼?
怎麼解決加州缺乏水資源的危機?這是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大一新生在課堂上被問到的問題。
「我們要知道人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但真的很難,」金髮飄逸、來自加州聖荷西的阿馬爾笑著,眼光飄向身旁同是大一新生,來自非洲衣索比亞的努哈明。
把真實世界的難題丟到課堂,透過即時互動和討論,每個學生都要發言、思考,這是密涅瓦大學最大的特色。
二○一二年成立的密涅瓦大學,位於舊金山最熱鬧的市中心市場街上。一走出電梯,五顏六色的便利貼牆映入眼簾。但密涅瓦大學的佔地,只有一整層辦公室。目光所及的開放空間,是近五十位電腦工程師在工作,比起學校,更像新創公司。
沒有教室、校園,也幾乎沒學生,因為密涅瓦所有課程都在學校建立的線上「主動學習平台」(Active Learning Forum)進行,學生可以在沙灘、咖啡館、或任何有網路連結的地方上課。
甚至可以更遠。學生第一年在舊金山總部學習基礎核心課程,剩下的六個學期分別前往六個城市,包括英國倫敦、德國柏林、韓國首爾、印度班加羅爾、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台北上課,「學生有九三%的時間不在教室,培養學生在不同城市、不同文化的生存能力,」密涅瓦創辦人尼爾森(Ben Nelson)說。
這樣的模式在去年,吸引一萬六千人申請,錄取三百人,錄取率一.九%,全美最低。

單向授課,哪能獨立思考?

尼爾森今年四十一歲,他不到三十歲就創業,成為矽谷著名網路照片分享公司Snapfish總裁,公司後來被惠普併購。一二年從創業圈走進教育圈,距離看似很遠,但對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畢業的尼爾森來說,改革高等教育體制,已刻不容緩。
「現在大學只有兩種,一個是以為大學是職業訓練所,一個是以為大學『由你玩四年』,是時候改變我們對大學的想像,」他提高音量,重申大學的角色應該提供每個學生系統性知識架構與基礎,對社會、科學問題做出判斷與決策。
知識基礎指的是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的溝通和互動能力,全都是密涅瓦大學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程,「每個大學都說自己在培養這些能力,還要培育學生成為國際公民,卻侷限在校園、單向授課,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尼爾森苦笑。
密涅瓦大學將這些能力拆解為一百二十種思惟習慣和基礎概念,建構一個人如何看待世界的方式。學生透過四年學習到的跨學科內容,作為接觸這些概念的媒介,有意識地不斷重複練習,直到成為習慣,才能真正將語言應用到學習的科目或主修上。
「我們早上的課就討論了三十二次的創意思考,我以為創意無法教,那是聰明人才有的能力,可是在這裡,我學會如何思考,」努哈明說。在他的故鄉衣索比亞,教學模式也是為考試、為分數而學習,厭倦單向授課模式的努哈明特別興奮地說,最重要的還是學會在討論中,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

不用考試,也能追蹤學生表現

密涅瓦大學有超過三百個學生,四十位授課教授,平均每堂課是十四到十八人,「教學方法證明,這種規模的班級,學生學習效果最好,」密涅瓦大學亞洲區副總裁羅凱(Kenn Ross)強調。
雖說是線上課程,但上課方式又不同於網路上的課程,他們強調多元背景的互動。視訊上課時,學生會隨機分組討論專案,教授也會在特定議題上丟出問題,每位學生都要即時回答,教授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發言和臉部表情,並回饋意見給學生。
重點在於,即時回饋系統完整記錄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老師可以在課後針對個別學生給予意見。雖然沒有考試,但四年下來,累積超過幾千次的評量,包括作業、專案和上課表現,更能追蹤學生是否真的將知識基礎應用在課堂上。
除了顛覆空間,密涅瓦的核心課程更打破科系。攤開密涅瓦的課表,電腦科學結合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人文藝術科系結合商業管理產生「藝術與經貿」。
「我們不知道未來工作的樣貌,因為學生不是要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是要自己設計未來(design the future),」電腦科學系主任荷曼(Rich Holman)說得自信。

學生設計課程 老師幫你實現

在密涅瓦大學,學生可以兩、三個人設計課程,找教授討論,就成為一門課,「完全不是依照教授的研究興趣設計課程,」荷曼解釋。而電腦科學的相關課程,每年跟著產業趨勢改變,也有跨領域的課程,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分析或決策科學(decision science),學生直接在企業面前做簡報,強調應用。
對密涅瓦大學而言,未來人才要培養適應現實社會的技能,邁向「社區學習應用」是必然。密涅瓦因此設計出以城市為基準的學習活動(local-based activity),要求學生以城市為主題做專案,和非政府組織(NGO)合作。
暑期實習也是走入真實世界的一環。密涅瓦為學生的職涯建立專責諮詢機構。「傳統大學職涯中心是一個老師對一萬個學生,我們是一個老師和一百五十個學生諮詢,」負責學生職涯的寇絲(Anne Kauth)解釋,每個學生都想去大企業,必須一對一和學生討論興趣與實習的原因,追蹤學生在學校的評量表現,媒合學生和適當的企業與部門。
光是去年,密涅瓦大學就有八七%的大一學生去實習,去的是臉書、蘋果、亞馬遜、Uber、Airbnb、Yahoo、Dalberg設計公司等。研究機構則有加州理工學院、史丹佛、奧斯汀大學和聖塔菲研究所。很多機構都是第一次收大學生,更有學生在實習後收到三年後的正職邀請。
「矽谷不缺只想中樂透的人,但只要一成的企業或學生關注長期問題,就可能扭轉未來的趨勢,」沉吟許久,尼爾森希望在這裡,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人才。

免考試、免檢定,只看才華

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在2012年由尼爾森(Ben Nelson)創辦,隸屬於美國加州的凱克研究所(Keck Graduate Institute,KGI),沒有實體校園與教室,主打線上學習和跨國移動。
學生在大學4年可以到7個國家學習,並和各城市不同的研究機構與大學實驗室合作。學費加上住宿,1年1萬美元,與美國公立大學學費相去不遠。密涅瓦大學學歷受到美國教育部和中國教育部承認。明年將推出研究所計劃,但是只邀請密涅瓦大學認為符合資格的學生。
不同於傳統大學,密涅瓦有一套篩選學生的標準,不需要準備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也不需要托福、GRE等外語能力鑑定,申請者必須填妥線上申請書,申請過程全部免費。
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我介紹以及檢視過去高中3年的學業成績。第二階段是測驗申請者的潛力,必須思考不同面向的問題。第三階段就是附上過去完成的事蹟,可以是專題、影片、小說或是其他活動,其中花了7年拍紀錄片《學習的理由》的台灣導演楊逸帆,也是今年申請上密涅瓦大學的新生之一。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9333#sthash.ue5h0qoz.dpuf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區分「事實」和「觀點」: How to distinguish opinions from facts】

Source: https://read01.com/B475mL.html

為什麼國外孩子從小在學習怎麼區分「事實」和「觀點」?

 2016-05-18 10:23:47
最近一些社會事件(什麼事?大家自己腦補!)引起很多爭議,朋友圈和微信群經常被刷屏,大家各種熱烈辯論,但好像總說不到一塊兒去。
這讓我想起一位小花生網友曾經告訴我的一件事兒。他說,他家小孩在一所國際學校讀書,經常做一種練習,叫:Facts and Opinions ,給小孩一句話,一段文字,甚至一篇文章,讓他們區分,這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觀點?
看個例子,你馬上就能明白 ...
左邊——冰淇淋很好吃 (這是一個觀點)
右邊--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製品做的(這是一個事實)
在英美教育體系里,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從這些超級簡單的例子裡去學會分辨,什麼是事實陳述,什麼是觀點陳述。
比如,足球是黑白相間的(事實)
ADVERTISEMENT
和跳舞相比,足球是更好的運動(觀點)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事實)
在海里會感到害怕(觀點)...
這張給小朋友做的海報特別能說明問題:
Fact(事實):
就是能被證明是真還是假的一段陳述(比如,企鵝走路搖搖擺擺)
Opinion(觀點):
表達一種信念、感覺、看法的陳述,無須證明(比如,我覺得薄荷巧克力冰淇淋最好吃)
ADVERTISEMENT
之前我們專門介紹過critical thinking - 批判性思維,所謂批判性思維,基本要求是,你對外來的信息不能照單全收,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要經過一定的質疑。
幫小朋友學會區分 Facts and Opinions,是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起點。為什麼要區分呢?因為很多時候,觀點和事實很容易被混淆。國外學校在教學生閱讀理解和論文寫作的時候,特別要求學生能清楚區分文章中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實。
在我們的文化里,也經常發生把觀點和事實攪在一起的問題。很多時候,大家爭論的其實是觀點,而不是事實。觀點是很難爭論出誰對誰錯的,而事實,很多時候是有可能去證明真假的。
因此,任何討論,我們首先要區分什麼是事實錯誤,什麼是不同觀點,否則就會在不需要爭論時混戰一團。
我們來看看國外小朋友是怎樣去學會區分觀點和事實的 ...
幼兒園到小學一二年級:做簡單區分練習,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這個階段,會讓小朋友區分簡單的事實陳述和觀點陳述,比如:
冰淇淋是牛奶和糖做的(事實)
香草冰淇淋最好吃(觀點)
還讓孩子們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舉出一些例子,比如:
我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事實)
蘇斯博士是我最喜歡的作家(觀點)
在一所學校的一年級,老師用《三隻小豬》這個孩子們都非常熟悉的例子,讓孩子分辨這個故事裡,哪些是事實陳述,哪些是觀點陳述。這些練習看上去很簡單,其實道理卻不淺。
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告知:大灰狼是壞蛋,感覺事實就是這樣,根本不用多想,但其實這僅僅是一個被重複了成千上萬遍的觀點,並非事實。
這個階段,老師還會讓孩子通過一些特定的用詞去判定一段陳述到底是事實,還是觀點。
比如,有很多形容詞(good, beautiful, ugly, bad ...),或比較級形容詞的(best, worst, greatest ...)的,多數是一個觀點性陳述。
而數字、統計、科學、歷史、非虛構 ... 這些概念往往和事實有更多聯繫。
小學中高年級:進一步辨別事實和觀點,學會用事實去支撐觀點
這個階段,讓孩子特別注意文字和談話中出現的那些帶有意見傾向性和概括總結性的詞兒(think, believe, always, feel, never ... ),含有這些詞,說明這很可能是一個觀點陳述。
老師會讓學生從文章中特意去找這些詞,從而判斷發現哪些文章側重於陳述事實,哪些其實更側重於表達作者的看法。
孩子們在這個階段,會專門學習 Persuasive Writing,直接翻譯為「勸說性寫作」,比較像咱們這裡的 「議論文寫作」,核心在於引導孩子們學會用事實去支撐他們的觀點。下面這種練習紙用的很多。
  • 我的觀點是什麼(Point of View)
  • 開篇句子 (Lead Sentence)
  • 原因(Reason)
  • 證據(Evidence)
學會用事實去支撐觀點!我們說話、寫文章、做研究,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這都是最最最基本的出發點。
初中階段:知道即使是事實陳述,也會夾雜觀點和偏見
這個階段,會引導孩子明白,即使是一個人在陳述事實的時候,也會含有很多偏見和個人看法。比如,同樣報導一個事件,《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也許說的都是事實,但講述方式不一樣,內容側重點不一樣,對讀者頭腦形成的影響也會不一樣。
在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雖然你我說的是一個事實,但我們的說法可能會很不一樣,聽眾的感覺也會很不一樣。
有一個學校的老師,讓學生做了一個練習,隨便選了一天的《紐約時報》,問學生們這些問題:
1、你怎麼確定這篇文章是新聞,還是觀點?
2、所謂新聞 (news),和新聞分析(news analysis),到底有什麼區別?
3、有哪些文章把事實和觀點混起來了?
4、你覺得區分事實和觀點容易麼?
等等 ...
學生們後來發現,其實把什麼文章放在什麼位置,《紐約時報》可是大有講究,並且,一篇文章里的事實成分和觀點成分很多時候也並不容易區分。
高中階段:懂得真實的世界真偽難辨,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性
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思辨能力要求更高,會讓學生從新聞報導、博客文章等媒體信息中去辨別那些偽裝成事實的觀點,分析作者背後的動機。
最近的熱點是美國大選,這是一所高中讓學生做的一個練習:請仔細分析那些總統候選人說的話,看看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配合一些相關研究,來判斷這些候選人的可信性。
這時候,也許有些悟性高的學生開始對古羅馬皇帝馬可安東尼在《沉思錄》里的這句千古名言有所體會了:
我們所聽到的不過只是一個觀點,而非事實
我們所看到的不過只是一個視角,而非真相
PBS小遊戲:Binky’s Facts and Opinions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個在線小遊戲,小朋友可以跟著這個遊戲做一些 Facts vs. Opinions 區分練習,非常簡單,但能幫孩子樹立最基本的概念。遊戲地址:http://pbskids.org/arthur/games/factsopinions/index.html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深度好文: 培養小孩/ 學生英文程度: 捨讀寫、攻聽說,英文程度比美國小孩好 】

Source:  http://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049

捨讀寫、攻聽說,英文程度比美國小孩好

作者:彭漣漪

發表日期:2015-09-01

點擊瀏覽數:42414
台灣孩子的英文程度比美國孩子好,你相信嗎?擁有一對兒女的陳梅麗自己當老師,讓孩子在家自學英文,她是用了什麼方法,讓念國小的孩子能說出一口好英文?

不少媽媽帶著兒女自學英文,但能學到讓ABC(America Born Chinese)驚嘆:「你小孩英文程度比美國同齡小孩好!」陳梅麗土法煉鋼做到了。關鍵在於,不要揠苗助長,以自然的、生活的方式學習。

陳梅麗原本在銀行工作,接連生下一對兒女後,決定辭職在家照顧,後來觀察到孩子的特點:女兒好動、兒子是資優生,乾脆讓他們在家自學,自己當起老師。


先熟悉聽說,讀寫才會快

女兒劉徉目前12歲,兒子劉澈10歲,他們的英文程度好得驚人。劉徉去考多益(與成人同一考題),聽力測驗前40題只錯1題;劉澈8、9歲開始學英文閱讀,花半年至一年時間就有基本程度,現在可以讀〈歐巴馬2004年民主黨代表會演講〉英文全文。

「我的原則是:孩子小的時候,英文只學聽說,不學讀寫,」陳梅麗指出,她的小孩練好聽與說之後,會有正確的「語感」,學拼字快很多,而且文法大致是對的,她還沒教孩子文法,但孩子就會使用「the rising crime」當做主詞,直覺性的將動詞rise加上ing,不必教都會,或許「某名詞的複數加不加S」、「fish可數不可數」這種細緻的文法並不清楚,但很快可以跟上。

從女兒4歲、兒子2歲起,他們家自學英文的課表是這樣排的:中英文彩色生活物品圖鑑、兒童生活美語300句、初級英文會話、《大家說英語》雜誌、《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到圖書館借幾百本英文繪本及故事書,現在則在網路上找有興趣的主題影音(英文發音、無字幕)觀看。

小朋友喜歡可以跟著做動作、跟唸跟玩的英文,陳梅麗最早在家樂福買了一本《兒童律動英語字典》,有CD、有音樂,不斷重覆後,孩子花一、兩個月就能理解、全背起來了,「如果只是翻書,效果不好,」她發現。帶小孩去大潤發買菜時,她也順手指著物品,問小孩英文名稱。

只要不斷重覆,大量曝光在英文環境下,兒童就能像學母語一樣,自然學習另一種語言。陳梅麗說,剛播《大家說英語》,小孩子一開始聽不懂,前半年她會一直暫停,說明生字及意思,後半年,孩子聽起來就沒太大障礙,可以一直播放。聽《空中英語教室》的狀況也差不多。

陳梅麗每天記錄當天所學英文的一些重點,隔天再跟孩子重覆學習一次,小問小考一下,看他們記不記得。


利用學思達教學法,知識與語言並學

練習說英文方式也很特別,同樣不是背誦。陳梅麗會列出中英文的句子,例如「太油膩的食物會導致高血壓」,遮住英文,要小孩用英文說給她聽,然後才看正確的英文。

聽說熟悉後,再學拼讀就快很多。女兒劉徉聽完《空中英語教室》時,才7歲左右,但學拼字很快,20 幾個生字,10多分鐘就能背好,現在才開始學文法。

記者來採訪這天,特愛生物科技的劉澈自己打開電腦,一手撐著頭,在YouTube看全英文的化學、生物類影音檔,有一堆複雜的化學鍵和生物解析圖,大約是高中生的程度。

「英文是他的工具,會上YouTube自己找實驗看,現在他吸收知識的格局更大,」陳梅麗說,所有來教過家教的外師都稱讚:「你小孩的程度比美國小孩還好。」

目前翻轉教育強調的「學(習)、思(考)、(表)達」理論,陳梅麗早就在孩子身上實踐,由於兒子學習的內容愈來愈難,包括糖尿病、腦炎、大腸桿菌,一般ABC根本無法應付,她找來台大理工科學生做家教,一週教女兒一個小時、教兒子兩個小時,而且是用英文教。

進行方式是這樣的:一次兩小時學一個主題,例如學淋巴腺,陳梅麗先查YouTube、查網路訊息,截取重點,以A4大小的紙列出五、六項關於淋巴腺的一些說明解釋,全部都是英文,只列幾個較艱難生字的中文。陳梅麗先要劉澈念一遍英文給她聽,把不會的學一學,等家教老師來時,劉澈就拿著這張紙,以英文先講一遍給老師聽(無法逐字逐句),老師再針對這些重點問問題、討論,全程用英文上課。

女兒喜歡故事書、一般生活物品,家教老師就教她喜歡的材料。同樣必須符合「學思達」精神。

快樂學習,且有方法,劉徉、劉澈姊弟檔,英文在小學階段就打好不錯的底子,現在準備接續進階的英文。


陳梅麗如何教小孩學英文?
時機:女兒4歲、兒子2歲起

01
熟悉生活常用物品
到小一前,反覆看百科圖鑑,生活圖鑑中英文對照,媽媽指著蔬果、廚房用品等生活用品圖,念給孩子聽,孩子跟著念。

02
兒童英語對話300句
每天半小時,播放VCD,劇中人以演戲的方式教簡單的英文對話,兩個小孩跟著一起邊演邊講。聽三、四個月左右就很熟。

03
「Let’s Go」生活英語CD加書。每天半小時,播放CD,媽媽陪著聽讀,小孩跟CD念,媽媽手指著對應英文字。聽半年就很熟。

04
《大家說英語》訂閱一年有DVD及雜誌,每天半小時至一小時,先看DVD,遇生字暫停、媽媽說明後繼續播放,隔天先復習前一天學的,再學新的一課。

05
《空中英語教室》訂閱兩年每天半小時,有雜誌沒DVD,要看電視跟著學,或訂閱網路版電視教學影片(一年3000元),每天半小時至一小時。剛開始聽很難,但後來小孩愈聽愈快,無法理解的內容如美國獨立、馬雅文化等就跳過,選孩子可以理解的內容看。

06
到圖書館借英文繪本及故事書兩年內借了數百本,媽媽陪讀。

07
利用YouTube找主題式的英文影音檔包括山崩、指南針、動畫如何做出來的、什麼是民主等,讓孩子選自己有興趣的看。